2022年,我國火電行業積極落實“雙碳”目標新要求,有效應對極端天氣影響,全力以赴保供電、保民生,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電力保障。
【資料圖】
截至2022年底,我國火電裝機容量達到13.3億千瓦,其中,煤電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3.8%。2022年全年,煤電發電量占全口徑總發電量的比重接近六成,煤電仍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最主要電源。在來水明顯偏枯的三季度,全口徑煤電發電量同比增長9.2%,較好地彌補了水電出力的下降,充分發揮了煤電兜底保供作用。但是,由于我國正在積極地邁向“雙碳”,煤電的調峰作用進一步突顯,煤電年利用小時數比2021年再下降8小時,為4594小時。
在火電行業延續虧損態勢的2022年,火電企業的困難被看到、被重視,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救市”政策,并明確推進“兩個聯營”。
但是,據北極星電力網梳理,27家主流火電上市公司中的多數,2022年生存得仍然十分艱難。
火電之路如何才能走得上下兼顧、里外兼得,還需更多政策與市場支持。例如,“進一步加大電力燃料供應保障能力”“疏導燃煤發電成本,發揮煤電兜底保供作用”“健全完善市場化電價形成機制”......
根據北極星電力網梳理的27家主流火電上市公司年報,2022年,國電電力和永泰能源由于擁有強大的煤炭資源背景、內蒙華電由于所屬煤礦被批準產能翻倍,所以效益顯眼;而深圳能源則是由于以往垃圾發電廠等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款的到位,以及垃圾發電和新能源項目的盈利實現了穩定的業績。整體來看,火電企業生存現狀并無好轉!
各企業業績概況如下
(一)華能國際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467.25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0.31%。由于本年度煤價仍居高位,且公司煤機裝機比例較高,新能源發電盈利未能覆蓋煤電虧損等情況影響,全年業績虧損,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人民幣-73.8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虧26.17%,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61元。
2022年,公司持續優化火電機組運行方式,在完成電熱保供任務的同時,努力多發有效益的電量,但受燃料價格高位運行、電力市場交易規模擴大、用電量增長不及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火電發電量同比略有下降。
2022年末,公司中國境內火電可控發電裝機容量為106,956兆瓦,其中,煤機94,058兆瓦,燃機12,738兆瓦;全年各燃煤電廠稅前利潤匯總金額為-173.25億元,同比減虧29.64億元,各燃機電廠稅前利潤匯總金額為5.75億元,同比減利7.40億元。公司高度重視節能環保工作,目前全部燃煤機組均裝有脫硫、脫硝和除塵裝置,并全部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各項指標均符合環保要求。公司全年境內火電機組平均等效可用率為93.37%,生產供電煤耗為287.69克/千瓦時,生產廠用電率為4.37%,主要能耗指標相較電力行業的總體水平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
(二)華電國際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約人民幣1070.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4%;營業總成本約人民幣1065.99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0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人民幣9981萬元;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08元。
截至2022年底,華電國際已投入運行的控股發電企業共計44家,控股裝機容量約為54,754.24兆瓦,主要包括燃煤發電控股裝機約43,700兆瓦,燃氣發電控股裝機約8589.05兆瓦,水力發電控股裝機約2459兆瓦。
報告期內,在煤炭供應仍然緊張,煤炭、天然氣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的形勢下,本公司全年發電量完成2,209.32億千瓦時,按照可比口徑較上年同期增長約0.54%;供熱量完成1.67億吉焦,按照可比口徑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6.08%。
(三)國電電力
2022年,國電電力實現營業收入1926.81億元,同比增長14.40%;實現凈利潤27.47億元,同比增長248.03%。
報告表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上漲248.03%,主要原因是售電均價較上年上升。
(四)大唐發電
2022年公司實現經營收入約1168.28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2.76%;歸母凈利潤約為-4.10億元,同比上升95.49%。
截至2022年底,公司在役裝機容量71,024.37兆瓦,其中,火電煤機47,514兆瓦,約占66.90%;火電燃機6,100.18兆瓦,約占8.59%;水電約9,204.73兆瓦,約占12.96%;風電5,416.95兆瓦,約占7.63%;光伏發電2,788.51兆瓦,約占3.92%。
2022年,公司新增發電機組容量2,699.4兆瓦,其中火電燃機1,477.8兆瓦、風電項目338兆瓦、光伏項目883.6兆瓦,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進一步提升至33.1%。
報告期內,共有55個電源項目獲得核準,核準容量10,469.46兆瓦。其中,火電煤機項目2個、核準容量2,020兆瓦,火電燃機項目1個、核準容量1,470兆瓦,風電項目11個、核準容量2,051.8兆瓦,光伏項目31個、核準容量4,927.66兆瓦。
公司在建電源項目28個,在建容量7,394.68兆瓦,其中火電煤機項目2個、在建容量2,700兆瓦,火電燃機項目1個、在建容量497兆瓦,風電項目10個,在建容量2,697兆瓦,光伏項目15個,在建容量1,500.68兆瓦。
(五)建投能源
2022年,建投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83.06億元,同比增長21.71%;實現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104.66%。
公告稱,在平均結算電價提高及電煤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的雙重影響下,公司控股發電公司經營得到一定改善,同時來自于參股發電公司的投資收益亦同比增加,使得公司2022年度經營業績有所好轉。
(六)華銀電力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7.02億元,同比增長0.99%;歸母凈利潤2706.15萬元,同比扭虧;扣非凈利潤虧損9.86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3.00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08億元,上年同期為-8.89億元。公司全年營業收入變化主要由于上網電價同比增加使得主營業務中電力收入增加1.24億元。
截至2022年末,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6.08億元,同比增加14.97億元,主要系上年同期燃煤價格大幅上漲,導致公司主營電力業務收入成本出現倒掛;本期燃煤價格稍有降低,同時政府給予電價上浮政策,有效緩解了收入成本倒掛所致;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22.38億元,同比增長44.23%,主要原因是公司本期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收到現金8.24億元所致;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17.75億元,上年同期為-10.42億元,主要因為公司本期新增投資建設了婁底、新化光伏項目和耒陽儲能電站項目,還啟動了株洲百萬煤電項目所致。
(七)粵電力A
2022年,粵電力A實現營業收入526.61億元,同比增長18.45%;實現凈利潤-30.04億元,同比減少2.59%。
報告稱,公司主營業務以火力發電為主,燃料成本在營業成本中占較大比重,煤炭、天然氣價格波動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較大。報告期內,公司燃料成本4,325,248萬元,占營業成本的81.84%,受發電量增加及燃料價格高企影響,燃料成本同比增加458,878萬元,增幅11.87%。
報告期內,受益于上網電價同比上漲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有序推進投產,公司營業收入出現較大增長。但受多種因素影響,燃料價格居高不下,公司下屬火電廠虧損嚴重,2022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300,392萬元,同比下降2.59%。其中,公司煤電業務實現歸母凈利潤-395,078萬元;氣電業務實現歸母凈利潤18,604萬元;水電業務實現歸母凈利潤-2,723萬元;新能源業務實現歸母凈利潤32,568萬元;公司本部投資業務實現歸母凈利潤104,298萬元。
(八)內蒙華電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30.66億元,同比增長21.39%;歸母凈利潤17.62億元,同比增長255.88%;扣非凈利潤17.42億元,同比增長281.97%;擬10派1.64元(含稅)。2022年實現營收凈利雙增,均創歷史新高,公司業績表現非常穩健。
公告顯示,2022年公司主要營收為,電力產品銷售收入實現207.67億元,同比增長26.37%;供熱產品銷售收入實現4.94億元,同比增長7.96%;煤炭銷售收入實現17.48億元,同比降低12.41%。2022年主要業績驅動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發電量(供熱量)、電價(熱價)、煤炭產銷量以及煤炭銷售價格、燃料采購價格等方面。同時,技術創新、環境政策、人才隊伍等亦會間接影響公司當前業績和發展潛力。公司發電量、供熱量以及煤炭產銷量受到國家整體經濟形勢、區域分布、市場競爭、政策導向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合并口徑累計完成發電量610.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4%;供熱量累計完成1,771.15萬吉焦,同比增長5.74%;公司煤炭產量871.98萬噸,同比增長22.75%。公司電價和煤炭價格主要受國家政策、市場競爭和供求關系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平均上網結算電價完成366.81元/千千瓦時(不含稅),同比上漲18.71%;標煤單價完成672.54元/噸,同比上升8.69%;煤炭銷售價格完成460.66元/噸,同比降低15.55%。
(九)申能股份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1.93億元,同比增長9.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2億元,同比下滑29.53%。
2022年公司經營業績總體保持穩定。公司管理優勢進一步顯現,外二發電、外三發電業績保持行業優勢,吳忠熱電克服沒有保供平價煤支撐的困難,業績實現大幅減虧,優于當地同行業。得益于公司有效的投資布局,特別是核電、抽蓄、燃機等優良投資組合,充分發揮了“穩定器”作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經營風險,使得公司經營業績展現韌性。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