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與權益法有什么區別?成本法權益法各自適用于什么?
(一)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首先來說,成本法或權益法都會在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匯總發揮作用,但區別就在于雙方的適用范圍不同,當企業面臨的情況不同時,所采用的方式也要隨之更改。 比如這種情況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就應當采用成本法來進行核算: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以及企業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以下,在對其他單位的投資中;或者是雖然占有表決權百分之二十或以上,但沒有特別重大影響時,這些情況都適合運用成本法來進行核算。
(二)成本法的具體核算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應當保持不變,當也有例外情況,比如追加投資、將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轉為投資或收回投資。而被投資單位確定可以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就作為當期投資收益。
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則局限于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這是由上述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而這些超額獲利部分,就會作為初始的投資成本收回,以此來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當投資企業收到現金股利時,在成本法下就應進行對應的賬務處理。
具體作法是:當投資后應收股利的累積數大于投資后應得凈利的累積數時,這兩者的差額就是累積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本期應沖減或恢復的投資成本就需要進行調整,調整依據就是前期已累積沖減的投資成本;而如果投資后應收股利的累積數小于或等于投資后應得凈利的累積數時,并且前期還有沒能恢復的投資成本,應當首先考慮恢復全額數據,然后再確認投資收益。
(三)權益法的適用范圍
權益法的含義:是指長期股權投資中,按一定比例(投資企業在被投資企業權益資本中所占份額)計價的方法。
當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時,除增加、減少因股權影響長期股權投資而引起的賬面價值的增減變動外,發生以下情況也要更改投資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比如被投資企業發生利潤或虧損。
那么根據這一方法,投資企業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賬面價值,就要關注并依靠其在被投資企業擁有的權益比例和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變化。
使用這種方法時,投資企業應將被投資企業每年獲得的凈損益按投資權益比例按方法來列為自身的投資損益,并表示為投資的增減。